关于加强农村移风易俗 树立乡风文明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2年01月08日
字号: 大 中 小
内容和办法:
近年来,省、州相继出台了有关移风易俗的文件和倡议,同时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殡葬改革等工作,积极引导群众破除婚丧陋习、减少大操大办,树立勤俭节约、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当前农村客事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得到初步有效遏制,并呈现出天柱县的“合约食堂”等可学习、可复制的经验,但成效还不够明显、全社会共识还未真正形成,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炫富攀比、铺张浪费、随礼泛滥等歪风陋习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一是巧立名目乱办酒。经过近年持续的宣传引导,酒席的种类和办酒的规模较以前有了大幅减少,但除起房、丧事、嫁娶外,进家酒、满月酒、立碑酒、二婚三婚等酒席依然存在,吃酒让农村群众应接不暇。二是铺张浪费讲排场。办酒席牛肉、猪肉不管是否吃得完满锅满桌,桌数一家比一家多,一场酒席支付上万甚至几万,增加了农民群众的经济负担。三是迷信、低俗无底线。凡遇喜事大事均要“看日子”“看风水”“算一卦”,丧事过后还要“送水”吃、“带魂走亲”等封建迷信活动,既增加了群众的经济负担,又阻碍了文明乡风的培育。
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把移风易俗工作作为促进乡村振兴、建设文明村镇、增进民生福祉的大事摆上重要位置,实行党政主责,坚持一把手负责制,成立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高位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由纪委监委作为牵头部门,发挥纪检监委的震慑力作用,统筹协调推进,由相应部门具体组织实施。
二、开展专项治理。深化殡葬祭祀改革,在完善基础设施、有序推进火葬、实施惠民殡葬、推行生态安葬、倡导文明祭祀的同时,制定一套完善的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目标、责任和时限要求,深入开展婚丧礼俗、大操大办、封建迷信、农村卫生环境等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净化农村社会环境。
三、加大宣传教育。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利用微信、短信、宣传栏、文化墙等群众容易接受的宣传方式,对“移风易俗、客事从简”的内容和客事新办的方式进行宣传。同时,总结挖掘树立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进一步树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客事精简、反对奢侈浪费和盲目攀比的思想。
四、发挥示范作用。一是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乡村文化振兴、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的重要条件和考核内容。二是严格要求公职人员和农村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做好表率,主动遵守、带头推动,用实际行动影响其他群众。三是将遵守移风易俗规定、践行文明新风情况作为考核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与村(社区)“两委”、组干报酬挂钩,作为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
五、探索制度建设。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各村的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组织,充分发挥群众自治作用,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对《村规民约》进行修订完善,有效实现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同时,对农户申报宴席的情况进行登记,建立台账制度。
六、加强监管落实。由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村(社区)主任、群众组织对农户酒宴进行监管,对不按规定办事的,按《村规民约》处理,不予接纳进入村寨“龙杆会”,确保《村规民约》执行落到实处。建立完善评价考核体系,将此项工作纳入县级综合评价考核内容;纳入重点督促检查内容,适时跟踪问效,严格督查通报,长效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