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建
  • 袁尚勇
  • 姜敏
  • 玉石高速岑巩境内平庄收费站
  • 补贴
  • 航线补贴
  • 院坝协商
  • 肖俊
  • 唐斌
  • 胡国珍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协商建言 > 详情

关于推动州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2年01月08日

字号:

内容和办法:

一、黔东南州中药材产业发展概况

黔东南州是贵州中药材主产区,素有“中国的药园在贵州,贵州药园在黔东南”之说。目前全州已查明中药资源共有2831种,其中药用植物2656种,动物药154种,矿物药21种。药用植物种类分别占全国、全省药用植物种类的23.8%和67.7%。全州中药材总蕴藏量达1080万吨,藏量占全省的59.2%,是全省和全国地道药材主产区,被誉为“天然药库”。我州的茯苓、何首乌、天麻、桔梗、前胡等几十味地道药材一直闻名省内外,道地药材的种类位居全省之冠。

(一)种植规模逐步扩大,产业带初步形成至2021年10月底,全州中药材种植面积完成122.89万亩,同比增长15.17%;鲜品总产量31.80万吨,同比增长69.07%;综合总产值48亿元。其中重点品种钩藤41.71万亩、太子参19.70万亩、天麻6.70万亩、黄精6.57万亩、草珊瑚6.39万亩、茯苓3.56万亩、铁皮石斛3.05万亩,白及2.86万亩。目前基本形成了以剑河、锦屏、黎平、从江为中心的钩藤产业带,以施秉、黄平为中心的太子参产业带,以黎平、剑河为中心的茯苓产业带,以黄平、三穗、天柱为中心的白及产业带,以雷山、黎平、镇远为中心的天麻产业带,以岑巩为中心的黄精产业带,以榕江为中心的草珊瑚产业带,以锦屏、从江、三穗为中心的铁皮石斛产业带。

(二)繁育基地数量增加,良种繁育能力提升全州围绕种子种苗基地建设,发展基地76个,可推广种植面积25.51万亩。重点建设有丹寨县西南地区药用植物种苗繁育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黄平县珍稀药用植物良种繁育中心、锦屏县铁皮石斛种苗繁育基地、从江县箭叶淫羊藿标准化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等良种繁育中心(基地),种苗繁育能力、优良种子种苗供应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种植模式不断创新,基地向规模化发展通过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发展林药、果药种植模式,充分利用了我州丰富的林地资源,解决了我州耕地不足、各个产业发展相互争地的问题。同时,基地由过去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向规模化发展。建成100亩以上相对集中连片基地(含林下生态种植基地)598个,总面积达42.61万亩,规模化基地占总面积的34.67%。

(四)经营主体数量增加,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一方面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经纪人等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利益联接机制。目前,全州参与中药材种植生产经营企业158家,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447个。另一方面紧紧围绕产业建链、补链、延链要求开展招商引资,引进黄平县中药材生产加工及交易市场项目、锦屏县石斛加工、黎平县中药材加工项目等中药材产业项目。建成了产地加工基地(点)51家,年总加工干品能力3.92万吨。

(五)种植技术不断提高,品牌影响逐渐提升一是在“黔太子参1号”“施太1号”的基础上。利用我州特色资源,围绕“优质、高抗、高产”的育种目标,联合选育的“贵参1号”、“贵钩1号”、“锦斛1号”通过贵州省2021年第一批中药材新品种认定。从“源头”上保证药材的品质和质量。二是牵头制定的《太子参种子种根》和《太子参种植技术规范》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评审成为国家标准。编制的《地理标志产品 黎平茯苓种植技术规程》等多项贵州省地方标准、黔东南州地方标准通过发布实施,药材种植有了标准作为依据。三是全力开展产品认证,积极推进道地药材品牌建设。施秉太子参、施秉头花蓼、剑河钩藤、雷山乌杆天麻、黎平茯苓、榕江葛根、黄平白及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镇远天麻品种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认证。

二、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

(一)原有品种出现种源退化,新发展的品种比较杂乱一是品种退化主要表现在当前种植的太子参,由于多年来种植户自行留种,导致品种种源退化、病害发生严重,大大影响太子参产量和品质,目前已选育了3个优良品种,但由于种苗繁育成本高,种苗价格偏高种植户难以接受,很难扩大推广面积。二是新发展品种比较杂乱,主要表现在当前种植的黄精品种,我州现在种植的黄精品种就有三种,滇黄精、多花黄精、甜黄精。其中的甜黄精未被《中国药典》收录,存在市场风险。

(二)产业基础薄弱,栽培技术有待提高我州种植的药材品种较多,但目前只有太子参、钩藤、天麻、茯苓、铁皮石斛、三叶木通等品种种苗繁育和种植技术规程,很多品种没有固定的种植技术规程,种植企业、种植户只能摸索种植。针对中药材病虫害绿色防控方面的研究不足,中药材病虫害防治还是采用传统的、单一的化学防治的方法,中药材中有害元素、农药残留存在超标风险。

(三)基础设施不配套,制约产业基地的发展我州主要以山区为主,中药材种植大多分布于高、远、僻等山区。这些地方普遍存在路、电、水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的问题,制约基地的规模化、规范化建设,中药材种植管理、采收劳动成本和运输成本较高,从而影响基地生产及效益的发挥。

(四)缺少中药材加工,产品附加值不高中药材种植面积的快速发展,中药材加工能力无法匹配,且中药材加工的龙头企业比较少,部分中药材品种以销售鲜品为主,收益较低,制约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对策与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实行跨区域发展一是在原有8个重点品种的基础上,近一步优化品种,打造太子参、天麻、钩藤、铁皮石斛、黄精、淫羊藿6个跨区域发展。二是围绕太子参、天麻、钩藤、铁皮石斛、黄精、白及6个打造产业带,聚焦“一县一业”“多县一带”跨行政区域发展布局,通过种植产业带辐射带动全州各县市发展优势中药材品种种植。

(二)强化技术培训,提升种子(苗)供应能力一是开展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绿色高效栽培等基础性研究,抓好新技术、新品种的储备。强化产业培训,增强种植基地管护水平,确保基地的提质增效。二是加强我州大宗药材、道地药材品种的提纯复壮、优良品种选育和推广工作,加强种苗基地建设,在每个产业县,结合产业需要建设200亩以上的种苗繁育基地,确保优质种苗的供应能力。

(三)推进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一是聚焦天麻、石斛、太子参、黄精、白及、钩藤等重点品种。以“道地、绿色、生态”为核心,打造一批规模化产业化基地,推动优势单品种连片发展。二是将我州已纳入国家药食同源目录品种与市场需求大的中药材作为主攻方向,提质增效,推进一批标准化基地建设,提高品牌和价值效应,掌握单品价格话语权。

(四)加强产地加工,推进产销对接一是积极引导全州中药材企业、合作社在各重点品种产业区和中药材种植相对连片的地区开展产地加工(趁鲜切制),促进药材产地加工的集聚发展和规范发展。重点抓好雷山、镇远、黎平天麻产地初加工建设。二是谋划中药材精深加工,协调推进锦屏县铁皮石斛精深加工基地建,使我州中药材产业生产、加工上一个台阶,进一步推进中药材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三是充分利用黄平县一碗水中药材产地交易市场,搭建市场信息平台,持续开展“定制药园”基地打造,推进产销对接。

(五)加大产业招商引资力度一是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寻找全国龙头企业招引入驻我州,确保资源配置到位,确保产业发展可持续。二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推介工作,配合制定产业招商引资政策,明确政策支持相关事项,确保企业招得来、发展好。三是加强龙头企业跟踪服务到位。

审核意见:
建议由州农业农村局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