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协商建言 > 详情

关于加强文化建设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建议

发布日期:2022年01月08日

字号:

内容和办法: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个历史底蕴厚重、民族风情浓郁、自然景观丰富的自治州,要使全州旅游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必将成为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文化与旅游都是为人们提供精神消费服务载体,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具有天然的偶合性。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传播之载体,是促进和弘扬文化重要途径之一。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准确认识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对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在《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指出“加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结合,有助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建议:

一、 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提升旅游产业的生命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文发达、历史底蕴厚重、民族风情浓郁、自然景观丰富。如;黄平县、天柱县、镇远县、锦屏县等都是闻名遐迩的文化大县。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及多元化的旅游资源。文化元素的深度挖掘、建设和有效提升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和关键,可将我州历史、文化界的专业人士组织起来,并加强与国内著名文化单位以及专家学者的联系协作,系统研究整理我州历史文化脉络和民俗民间文化,进行深入挖掘、科学规划和重点开发,找准与具体旅游景点、项目的结合点,走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之路,做好包装策划和市场营销,推动自然资源与文化内涵互动发展。(例如:在2016年9月28日的黔东南州第四届旅发大会在黄平县旧州古镇举办,黄平县委宣传部、县文联在大会开幕之前,组织了县文学艺术专家们,为旧州古镇的仁寿宫、天后宫、文昌宫等撰写楹联和匾额,雕刻后挂于各宫殿,这样不但增加了景观的厚重感,还让游客在景观处有种可观、可赏,可思、可读的文化视觉、文化渲染效果。让游客游的是一种有文化内涵之景,才起到宣传的目的,才会有更多人慕名而来。)

二、 扩展红色旅游文化打造黔东南州红色名片

贵州省2020年重走长征路启动活动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和红色旅游推进会在黎平县举办;5月,黎平县“中潮-佳所-坪坝-羊角岩-翘街-陈家庄-少寨红军桥”被评为贵州省首批10条“最美红军线路”之一;9月,黎平翘街晋升为国家级4A景区;10月,黎平县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被评为“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在黔东南州这片红色热土,除了黎平翘街吸引着各地游客,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镇远和平村旧址、黄平旧州古建筑群、锦屏龙大道故居、三穗杨至成故居、剑河大广坳战斗遗址等特色鲜明、积淀厚重的红色景点也越来越“红”,正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魅力,吸引着纷至沓来的游客驻足。建议扩展革命红色题材的历史文化古迹和深挖掘后的撰写成文雕刻等,使之成为各县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三、 强化保障,优化文化旅游发展环境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形成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保障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一是理顺管理体制。尽快建立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相关部门间的协作,促进文化与旅游在规划编制、政策支持、标准制定、市场监管、宣传推广、产品创新等方面的紧密结合,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无缝链接,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同步。以文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为先导,改变旅游文化资源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的状况,通过联合、重组、兼并等方式组建文化旅游产业集团;二是新产业扶持政策。根据我州实际情况,参照周边地区标准,尽快制定出台扶持旅游业发展的新办法,在财政资金、土地税收、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旅游餐饮业、旅游住宿业、旅游购物、旅行社发展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激励力度,为我州旅游业发展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三是加强专业人才建设。着力引进和培养一批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策划、营销人才,鼓励支持我州职业院校对旅游、文化专业学生的招收和教育,有计划、有步骤推出一批素质高、熟悉本土文化的旅游管理人才和导游人员。

 

审核意见:
建议由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