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全面加强我州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2年01月08日
字号: 大 中 小
内容和办法:
近年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陆续出台,代表着各级政府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劳动精神,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氛围的高度重视。黔东南也对应出台《黔东南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做了不少工作。我州大中小学基本都开展有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等形式的劳动教育活动,活动对提升学生的劳动观念、技能和兴趣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距离国家、省劳动教育的相关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贯彻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教育者对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认识不足,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有待提高,深刻认识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有待加强,对树立正确劳动价值取向需进一步提升。
二、构建劳动教育体系系统性设计不完善。教育行政部门、大中小学校对不同年龄学段劳动教育内容整体规划不够完善,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欠规范,多数没有将劳动教育设立为必修课程,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没有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劳动教育课程资源比较少,缺乏符合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要求和实际、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特点的劳动教育教材、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专题读本、示范教案;劳动素养评价体系不健全,没有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三、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单一。校内劳动实践活动、劳动教育形式单一,课程设置欠科学,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理论与实践有一定脱离;对日常家庭劳动教育认识不足,充分发挥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有差距,对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培育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需提高;拓展社会劳动实践活动不足。
四、劳动教育保障支持体系有待加强。把劳动教育场所、劳动实践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等纳入教育发展规划有差距,解决“有劳无教”、“有教无劳”等问题,保障劳动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健全安全保障机制有待提高。
建议:
一、提高认识落实劳动教育育人作用
认真学习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通知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继承和弘扬劳动精神,形成主动劳动、坚持劳动的良好习惯和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具备主动作为、实干奉献的责任担当意识与公共服务意识。政府、学校、家庭、社会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劳动教育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代传承。
二、全面构建劳动教育体系
(一)整体规划劳动教育内容。小学低年级要注重劳动意识的启蒙,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初步认识劳动最光荣,热爱劳动;小学中高年级注重劳动习惯的养成,初步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初中要注重增加劳动知识与技能,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与职业意识;普通高中要注重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养成服务他人与社会的劳动情怀;普通高等学校要结合专业特点重视创造性劳动锻炼,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开展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等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二)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设置。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其他课程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渗透劳动观念、增加动手实践环节;高等学校要在公共基础课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在专业课中渗透工匠精神,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鼓励深入挖掘黔东南特色民族文化中的劳动教育资源,将劳动教育与红色基因传承、生态文明、现代农业、民族文化深度融合,开发具有黔东南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
(三)研发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加强劳动教育教材建设,研发符合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要求和实际、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特点的劳动教育教材、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专题读本、示范教案,开展劳动教育精品课程评选、公开课观摩、示范课培训、优秀实践成果展示等活动,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精品示范课例。
(四)开展劳动素养评价。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为依据,明确劳动实践类型、次数、时间等考核要求,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
三、拓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形式
(一)丰富校内劳动实践活动。科学设计校内劳动项目,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劳动实践活动。
(二)强化日常家庭劳动教育。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注重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培育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利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承担家务劳动,主动参与家庭事务管理。
(三)拓展社会劳动实践活动。聚焦社会各界资源为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创造机会、搭建平台、提供保障。
四、建立健全劳动教育保障支持机制
(一)推进实践场所建设。要把劳动教育场所或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纳入教育发展规划,统筹规划和配置劳动教育实践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普通高等学校劳动实践场所,打造一批以生存体验、素质拓展、科学实践等为主要内容的规模适当、富有特色、功能完备,满足大中小学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的劳动教育基地、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农村学校可争取当地村组社区支持,依托美丽乡村、现代农场、科研实验园地等建立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二)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培育和选拔一批劳动教育教学名师,打造一支以专业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立劳动教师聘任制度,聘请劳动模范、能工巧匠等担任劳动教育兼职教师;推动中小学、职业院校与普通高等学校建立师资交流共享机制,发挥职业院校、普通高校教师的专业优势,承担普通学校劳动教育教学任务;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
(三)保障劳动教育经费投入。统筹各级资金和自有财力,多种方式筹措资金,保障劳动教育正常开展,重点支持校内劳动教育场所、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校外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的有效机制。
(四)健全安全保障机制。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劳动教育安全管控机制,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提高学校、家庭及学生的风险意识,鼓励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保障劳动教育正常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