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政协机关帮扶联系榕江县水尾乡水尾村“五个坚持”打造县级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
发布日期: 2022年08月02日
来源:黔东南州政协办公室
浏览量:25384
榕江县水尾村位于月亮山腹地,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是以水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森林覆盖率达93.5%。2021年7月以来,在州政协机关帮扶下,该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对标《贵州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方案》,紧紧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实施“五个行动”,以“五个坚持”打造县级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努力推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明确“林下经济带动、水族文化传承、绿色康养休闲、宜居宜业宜游”的森林康养之乡发展定位。按照多规融合要求,邀请贵州财经大学规划团队严格对照《贵州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工作方案参考提纲》及编制导则、编制指南,精心编制村庄规划和产业规划,描绘村庄建设美好蓝图。
二是坚持党建引领。严格遵照党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的要求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在获县乡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制定“五星级党支部”创建方案和“党员积分管理实施细则”,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规范“三会一课”管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凸显。启动建设村党群服务中心、改建村图书室,抓好“四议两公开”,不断提升便民利民水平。村委会今年5月荣获县“五一”劳动奖状。
三是坚持乡土风貌。利用水尾大寨集中搬迁的优势,选择该寨作为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打造的核心区域,按照各美其美、美差与共的原则推进示范创建。成立寨管委,重点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传承水族农耕文化。为体现民族特色,使用瓦石磨、瓦片、瓦罐等“老物件”和竹木、沙石等原始材料,在民居周围开展“三园”(花园、菜园、果园)建设,共引导群众主动拆除废旧房屋10栋、猪牛圈23栋,复垦土地33宗2690平方米,开挖荒坡带状地块15亩,盘活使用菜地10亩,修建休闲步道2公里。以传统农具、水书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建设村史馆,装扮风雨桥、寨门,留住浓浓乡愁。
四是坚持产业兴旺。围绕县“两茶一药、精品果蔬”主导产业,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以村两委+合作社+农户为主要形式,调动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培育致富带头人。完成草珊瑚种植1965亩、金钩藤种植246亩、板蓝根种植145亩、油茶种植165亩、种植皇竹草20亩,实施小黄牛养殖75头、小香鸡养殖5000羽、蜜蜂养殖20箱,出探索“精品水果+板蓝根+林下草珊瑚+魔芋+林下养蜂”林下经济,试点形成了以中药材为主,放养牛、高山油茶、庭院经济为辅的“1+N”产业发展格局,村集体经济积累12.8万元。
五是坚持治理有效。充分用好季度“院坝协商”、每月“榕易谈”活动品牌,打造移风易俗“主阵地”、乡村振兴“加油站”、文化精品“展示厅”。以组建寨管委、开办合约食堂等形式,完善《村规民约》,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引导群众改变陈规陋习,培育文明和谐的乡风民风。严格落实每周二“人居环境整治日”活动,推行公益岗“划片包干、每周两扫”清洁制度,131户农户签订“房前屋后环境三包”责任书。发动群众62人次参与三角梅种植1000余株,组织公益岗80余人次制作161.25平米竹栅栏,美化村寨环境。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引导多名青年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不断增强乡村活力。(李向民 )